查看原文
其他

当代大佬高考往事:马云落榜、刘强东状元、高晓松迟到……

松奈子 读者人物 2020-12-15



那个年代,考大学极其不易,但纵使前路艰难,仍有一大波人激流勇进,成为了风口上的人才。

今日,2020年高考已经结束,也许,未来的“马云”们,此刻刚刚走出学校大门。

而所有经历过高考的人也都知道,人生,不会由一次高考决定,但会因高考而改变。

你的胸中会有丘壑,你的眼睛装得下星辰大海。



文 | 松奈子

编辑 | Anita

 


1982年的夏天,马云(点击可查看)干了件连自己都不敢信的事。


他在高考志愿里填下北京大学


小时候的马云,并不是个被命运眷顾的孩子。太普通了,长得不够好看、被人欺负也常常打别人,成绩还很差。但他就是想填北大。


查成绩那天,命运打了他一耳光——数学成绩只有1分。马云反复确认,才接受这个事实。



大学没考上,只能去干临时工,面试的时候因为长相太差,24个肯德基的应聘者,23个人都被录取了,只有马云被淘汰。


马云只好跑去当秘书、搬运工,踩三轮车帮人送书。送书的时候,捡到了路遥的《人生》。


他在《人生》里读道,“生活总是这样,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。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。人活一生,值得爱的东西很多,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,就灰心”。


马云像醍醐灌顶般,掉头就去报考了复读班,开始骑着辆旧自行车往返于家和补习班之间。


第二年,马云再次查询成绩,数学总算提高了——但仅仅提高了18分,总分离录取线还差140分。


父母对他叹气,说你不用再考了。马云看着成绩,欲哭无泪。



一个叫俞敏洪(点击可查看)的男生和他有类似的经历。


俞敏洪没马云那么幸运,他的高中求学机会是母亲求来的,隔壁村的女孩退学,俞敏洪才得以补上那个位置。


上高中前,俞敏洪每天面朝黄土开拖拉机,他唯一的想法,就是离开农村。得来不易的高中只读了一年,就仓促参加了高考。


结果当然摔得很惨,英语只考了33分。



母亲喊她回家插秧、割稻,俞敏洪不甘心地干了几个月。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,第二年又去参加了高考。


这次他考了55分,但录取线是60分,俞敏洪心中五味杂陈。母亲鼓励他,再去上个英语补习班吧。俞敏洪恳切地答应了。



渴望跑出农村的孩子总是带着一股韧劲,屡战屡败,那就屡败屡战。


而搞文艺的孩子,很多往往更加敏感和不安。


那几年里,落榜的人群中,就夹杂着一小群颇有骨气的文艺知识分子。


余华和俞敏洪同一年参加高考。


他记得教室的黑板上写着八个字——一颗红心、两种准备。两种准备就是录取和落榜。


成绩出来后,余华发现自己属于后一种准备,他落榜了。



他去卫校读了一年,被分配到小镇上的卫生院当牙医。


余华特别不喜欢每天就这么看着别人张开嘴,他说那是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。这份“没有风景”的工作,他从十八岁开始,干到了二十三岁。


空闲的时候,余华会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大街,迷茫,手足无措。


为了逃离那个满是疾病、血淋淋的工作,他决定执笔写作。某一个平凡的日子里,他给自己的新书写下了简单的两字书名——《活着》


很多年后,他在中文版的自序里开头说的第一句话是:“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。”


陈忠实一定懂这句话。


1962年落榜后,陈忠实回到老家西蒋村,伤心了整整两个月。他的大学文学梦碎了,他设想好的文学道路变得黯淡。


陈忠实没有复读,在山旮旯里当老师,每个月工资28元,年终才能结算。


他决定自学文学,白天上课,晚上熬夜写作。



破旧的老屋里,只有一盏煤油灯,他能找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,每天练习写作,背诵句子,煤油把头发烧焦了,他也常常意识不到。


他笃信,“真正怀了蛋的母鸡,即使没有窝,一边走着路它就下蛋了”。


他把《百年孤独》反复读了很多遍,他想写一本关于白鹿原的鸿篇巨制。


李安(点击可查看)的文艺梦也很大,他要当导演,高一的时候,就想当。


但第一年高考,离录取线差了6分,第二年,差了0.67分。


“二度落榜在我们家有如世界末日,我根本没想到会发生在我身上。”


他把桌上的台灯、书本推到地上,躲到戏院去看电影,那时候国产电影发展薄弱,李安偏爱西方电影里那些如梦如幻的场景。


“那是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。”



他开始学芭蕾、写小说、练声乐,甚至是画素描。


1978年,李安准备报考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,父亲十分反感,他说在美国百老汇,每年只有两百个角色,但却有五万人要一起争夺这少得可怜的角色!


李安没听,一意孤行登上了去美国的班机。


从1983年起,李安经过了六年的漫长而无望的等待,做杂事、遭白眼。


那时候,他已经将近三十岁了,还要养家糊口,那一天他对妻子说,我还是去学计算机吧。


妻子摇头,一字一句地对他说:

“安,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。”
“我一直就相信,人只要有一项长处就足够了,你的长处就是拍电影。学计算机的人那么多,又不差你李安一个,你要想拿到奥斯卡的小金人,就一定要保证心里有梦想。“



只此一句,让李安再也没有动过转行的念头。他知道,只有在电影里,才有他的壮阔山河。



80年代初的国内,高考则犹如独木桥上过千军。有太多人,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。


经过两次失败后,俞敏洪仍不愿意放弃高考。


和20多个男生挤在一个大房间里,他每天早上五点起来背课文,晚上点着煤油灯做习题,10点半熄灯以后,俞敏洪打着手电在被窝里背单词,一整本英文字典的单词背得滚瓜烂熟。


1980年,俞敏洪第三次进高考考场,仅用40分钟做完了英语试卷。



这一次,他考了95分,总分超过北大录取分数线7分。但俞敏洪不敢下笔填北大,还是老师帮他填的志愿。


8月底,其他同学几乎都拿到了通知书,俞敏洪还没有等来任何通知书,后来终于收到一份通知书,一看写着“北京大学”几个字,拉着几个同学,乐得跑到了马路中间。


“我们就像范进中举一样跑到马路中间又蹦又跳,连大卡车都停下来看我们。”



时间转到1984年,这一年,全国考生迎来了自恢复高考以来数学最难的一年。


马云已经复读到了第三年,白天上班,晚上读夜校。


考前三天,他的数学老师已经彻底失望了,“马云,你的数学一塌糊涂,如果你能考及格,我的‘余’字倒着写”。


考数学那天早上,马云还在背10个基本数学公式。考试时,他就用这10个公式死磕,一个个套。


成绩出来后,他看到自己考了79分。但离录取线还是差了5分。


但命运没有亏待这个不肯放弃的瘦小男孩。那年,杭州师范英语专业正好补招,把他给招进去了。


后来的故事由此开始彻底反转,马云在学校里成为了学生会主席,风生水起。


获得香港大学名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时,马云感慨道:

“我考了三次才考进大学。我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可以成为博士。但是我的确很努力,尽管我不停地考试失败。

所以,我的故事告诉那些非常努力,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人:别放弃,总有一天,会有一所像香港大学这样的好学校等着你。”



刘强东(点击可查看)的高考之路,显然要更顺利一些。


读中学的时候,刘强东就常考全校第一,老师对他说:你将来可以做我们宿迁县的县长,在你的权职范围内,对宿迁人民好点,为老百姓多做点实事。


做县长的梦,从此在这个农村男孩的心里种下。


父亲原本答应带刘强东去上海旅游,后来改口说没时间,刘强东就自己带着攒了很久的50块钱跑去了上海。


在此之前,刘强东从未出过远门。


那一年,穿着拖鞋和汗衫的刘强东,绕着南京的金陵饭店走了很多圈。他才知道,原来有比宿迁更繁华的城市。


他开始想,上海、北京、纽约……长什么样,他知道,人生就像一江春水,去了大海再也回不来了。


外面的繁华和老家的贫穷让他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,刘强东发誓:一定要去中国最大的城市上大学。



1992年,当他以宿迁市高考状元的成绩,考入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时,副县长亲自把大红花送进家门,刘家连放了三天电影。


他填报了社会学,在这个农村孩子眼里,选这个专业,将来就能回到宿迁当官。


他带着乡亲们给他东拼西凑的500元钱和76个鸡蛋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,从此开始“含着眼泪奔跑”。



还有一些人的高考,充满意外和惊喜。


考数学的那天早上,高晓松(点击可查看)没找到准考证,翻来覆去找到8点,到考场的时候已经迟到了20分钟。


高晓松刚做了半小时题,旁边的同学就已经纷纷交卷。


高晓松一急,只好也疯狂答题,结果分数就跟玩儿似的——他考了满分。总分还超过清华大学录取线60分。



本来高晓松想去浙大,理由很简单,山清水秀,美女如云。


爸妈都是清华毕业的,不同意。如果去浙大,他的学费就得自理,高晓松想着自个也没什么钱,那就清华大学也还可以上上。


撒贝宁(点击可查看)则没想到,自己唱了首《小白杨》居然能被保送进北大。


读中学时撒贝宁转学过多次,转学的经历让他不自信,高二时他想考北电的表演系,但是个子瘦小,只敢选导演系。北大,更是不敢想。


1994年3月28日下午,年级主任把撒贝宁喊过去:“撒贝宁,你爸妈不请吃饭,北大的保送通知书就不给你了。”



小撒没回过神来,他回忆起自己参加北大的艺术冬令营的时候,唱过一首《小白杨》,其他环节也都全力表现自己,北大的老师喜欢撒贝宁那股上进劲,最后一致拍板决定留下撒贝宁。


后来在吐槽大会上,撒贝宁回忆起当年高考,玩笑似地说出“北大还行”时,众人大笑,成为网上的流行梗。


但玩笑的背后,是日复一日的演讲比赛练习。


很多你以为的意外和惊喜,其实从来都没有捷径。




后来,他们的故事,就为大众所知了。


高考之后的路,更像是另一种重启。


马云成了一名大学英语老师,工资91元。他知道,自己的人生远不会止步于此。


推广“中国黄页”四处碰壁的那个晚上,马云在公交车上对自己说:“再过几年,北京就不会这么对我;再过几年,你们都得知道我是干什么的。我在北京也不会这么落魄。”


他从头开始,建了一个这辈子都没有后悔过的公司——阿里巴巴



退休的那天,马云的泪水里含着的是几十年来的辛酸拼搏。


他最后只是简单地说了几个词:青山不改,绿水长流。


俞敏洪最终还是走出了北大,他到中关村二小租了一间可容纳40人的教室。


到了1993年,俞敏洪的培训班已经成为北京最火的出国考试培训班,年收学生一万多人。


他给自己的培训班起了一个名字——新东方



刘强东走出了宿迁,走出了北京,走到了纽约。


这一走,就是40年。


他曾在一间14平米的办公室,一睡三年。搬出去后,京东商城正式上线,那时,他还没有想过他会成为千万富翁。


而等他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,他又猜不到,自己会在2020年的春天,在骂声中和遗憾中悄然退场。



他说:高考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。因为上大学,我才有了看得更远,走得更远的机会。坚强的人不是没有眼泪,而是含着眼泪奔跑。


李安终于拿下了小金人,余华的《活着》成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之一。


1992年12月25日,陈忠实写完了50万字的《白鹿原》。3年后,这部作品获得了茅盾文学奖。



收到人民出版社信件的那天,陈忠实激动地跌倒在沙发上。


他说的第一句话是:可以不办养鸡场了。


多年后,人们也在陈忠实房间的墙上,发现他曾写过这样一句话,“不问收获,但问耕耘”。



莫言说,高考很坏,但没有高考更坏。


与其说高考是转折点,倒不如说,高考是在为每个人的人生埋伏笔。


人人都会有各自的道路和故事,而高考,就是我们另一条道路的起点。


这世上,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。


龙应台在《亲爱的安德烈》中写道:

“孩子,我要求你读书用功,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,而是,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,选择有意义、有时间的工作,而不是被迫谋生。”



如果你为高考奋斗过,如果你感受过凌晨起床早读的困意,多年后,你就会明白,生活中的很多幸福,并不得益于侥幸。


它们其实来自于多年前你的埋头苦读,它们早已在你一遍又一遍说过的那句“乾坤未定,你我皆是黑马”里埋着伏笔。


高考不一定能直接为你带去金银财富,它也可能让你不小心跌入深渊。


但高考的意义便在于,即使你跌入深渊,你也有自渡自辨的能力。


你的胸中会有丘壑,你的眼睛装得下星辰大海。


那个年代,考大学极其不易,但纵使前路艰难,仍有一大波人激流勇进,成为了风口上的人才。


今日,2020年高考已经结束,也许,未来的“马云”们,此刻刚刚走出学校大门。


而所有经历过高考的人也都知道,人生,不会由一次高考决定,但会因高考而改变。


未来,现在才真正开始。


作者:松奈子,读者人物独家撰稿人。视野所及皆是句读,在世界中行走,以编辑这个世界。

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与本平台无关。




黄家驹 | 张雨绮 | 周迅 | 孟晚舟何炅 | 杨澜 | 耿爽 | 陈数李宇春 | 何鸿燊 | 董卿 | 张国荣
我们长期招募新媒体作者&投稿在后台回复关键词“投稿”,获取相关信息




聊聊你们的高考呀?
Modified on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